上期讲到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第一步给予孩子选择和责任,避免坏习惯出现。但又有妈妈苦恼说:黄医生,我给他的选择他都不选,偏要依他自己,那怎么办啊?确实,有许多「红灯」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那么容易改。一起来看:如何让孩子养成并维持好习惯。(前篇:给孩子「选择」和「责任」巧妙避免他做错事)
第二步骤:给孩子奖励,反覆练习好习惯
之前提到,「惩罚」无法达到改变坏习惯或坏行为的效果,但是奖励一般可以提高孩子「听话」的机率。再看之前的案例:
(一)爱冲过马路的孩子说:「我要自己走!」既不选择牵手也不选坐推车,您可以说:「你要自己走?好。(此前讨论过:先认同他,千万不要说「不可以」以避免他发脾气。)但如果你坐推车或让妈妈牵手,我们可以走得更快去买冰棒吃哦!不然冰淇淋车车就会走了。」接着重复问:那你是要坐推车,还是要自己走?要快,冰淇淋车走了就来不急了!
(二)打妹妹的哥哥说:「我不管,妹妹都不可以碰我的东西。」即不选择玩哪一个玩具。您可以说:你不管,妹妹碰你的玩具你生气,好。但是如果你能教妹妹玩拼图或玩具车,之后你们可以一起打30分钟的游戏哦。
奖励什么不重要,选择一个您做得到而孩子又会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这样做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红灯」坏习惯,那我们就必须酝酿及开始练习好的习惯。
如何酝酿好的习惯?
对有红灯坏习惯的孩子,父母切记不要一味的专注在他的「红灯」坏习惯上,即不要骂他「你怎么又打人?真是个坏孩子!」等,而是要专注在培养他的好习惯上。
首先观察,孩子有没有过您不依他而没有发脾气,或妹妹拿他的玩具而没有打她的时候?如果有,那每一次您都要夸赞他,而且要让他无意中听见您的赞赏,比如告诉另一半:「你知道吗?宝贝今天很棒,他没有打人。」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妈妈就要开始练习好习惯。比如,告诉孩子说:「宝贝,妈妈要跟您玩一个游戏,等会妈妈会把你的玩具借给妹妹玩,妈妈允许你生气或做其它事(如看电视),但你绝对不可以打妹妹,如果你做得到会得到一颗星。」如果哥哥要动手打妹妹,您要提醒他:这是游戏哦,时间是5分钟。
如果哥哥做到了,要再加长时间。每一次要给星星并做记录表扬,记得夸赞每一次的成功。下一次改变游戏规则,进入非游戏状态,当妹妹真的拿他玩具时,要是他又动手,您可以说:「咦,拿星星游戏时哥哥都能遵守规则,现在怎么不可以呢?」再重复玩以上游戏,改掉一个坏习惯都必须最少花2至3周。
这样的游戏家长需要坚持每周玩3至4次,当哥哥累积了5个星,就可以给他一个简单而开心的奖励。如果最后哥哥已经习惯了好的习惯时,您可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很有可能还会重蹈覆彻。让我们下期继续讨论。
或许您已经成功了,但是先别高兴,因为好的习惯虽「培养」了,却不容易维持。就像成人减肥或戒烟一样,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坏习惯。这期来看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好的习惯。
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的好习惯
1.绝不责备,只说好话。之前提到,责备与惩罚都达不到改变行为的效果,责备也同样达不到维持好习惯的效果。当孩子已开始表现出好的习惯(行为)的时候,您应专注在孩子好的习惯上。
例如,哥哥在妹妹拿他的玩具时,没有动粗但是却会发脾气。妈妈千万不要说,「游戏时不是说好不生气了吗?怎么又乱发脾气?」(责备)。而应该说,「哥哥很棒没有打妹妹,让我们来玩游戏,看能不能更棒做到不发脾气呢?我相信哥哥一定能做到!」
2.不错过鼓励的机会。即使孩子每次都做到良好的习惯,家长仍要继续给予称赞与鼓励。鼓励称赞不一定很夸张造作。例如哥哥可以让妹妹玩自己的玩具,而没有坏的行为,您可以说,「谢谢哥哥这么懂事,不但学会分享,还会帮妈妈照顾妹妹了。」或「妈妈很喜欢这么有绅士风度的哥哥」等。每次他做到时,您都要给予赞许。赞许可以故意讲给「第三者」听,让孩子以为您在背后称赞他,效果更好。孩子有时会故意做给您看,这表示孩子很在乎您的赞许和认同,这是成长过程中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3.给他适当的奖励。让每一个孩子开心的奖励都不一样,一些有自闭症的儿童,未必喜欢您经常称赞或奖励他亲子时间或户外活动,所以奖励必须是对您的孩子重要的,而不是对您重要的。例如孩子想打游戏,您却买了蛋糕,就没有「对症下药」。奖励是越「自然」的越好,即不用买花费的,如「看电视15分钟,讲故事20分钟,去公园玩30分钟等」。
4.反复提醒,加强效果。除了反复练习外,家长也必须反复提醒孩子好的习惯。例如之前孩子吃饭时爱跑来跑去,现在孩子吃饭时可以坐好(但时间可能不长),您必须反复「提醒」,加强这个好习惯。例如孩子一坐好,马上说「宝贝很棒,可以坐着跟大人一起吃饭」,然后再说「宝贝能坐着吃饭,妈妈很开心」等。
每一次的好行为都最少提醒4次。如果孩子能在30分钟内坐着吃饭3次,您就必须有12次的提醒。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这样的提醒。
5.全家行动,同心一致。很多妈妈说,我努力做了以上的所有建议,但孩子一到奶奶那里就又打回原形。要维持好的习惯,最好能全家人商量好一起进行。以上的建议家长和所有带小孩的成人可以一起练习,使之成为跟孩子沟通的一种习惯,把以前「惩罚和责备」的语言都丢掉。上学的孩子,也可以和老师讨论这样的方式。
6.做好榜样,杜绝负面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不想让哥哥打妹妹的家长,当然也不能「动粗」,即使只想「吓吓」孩子,说「再坏就打屁股」这类话也不行。
另外,还要避免让孩子接受不好的讯息,如暴力电影或游戏等,尽量排除负面影响。
· 医师:以「惩罚」管教孩子会招来这些后果
· 做好1件事就可能改变孩子的成绩
· 东西越收越多?日本家事女王教你快招整理术
<点阅黄彦鈜医师专栏>
医师小档案:黄彦鈜
黄彦鈜(Grace Yen Hoong Ooi, MD),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博士,爱因斯坦医学院儿科住院医师。现任康奈尔下城医院及纽约大学信义会医院临床教授、儿科主治医师,纽约幸福儿科诊所院长。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8/21/n10656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