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文章讲了如何纠正小孩子的坏习惯,最近一些家中有青少年的母亲问我:「黄医生,您说的纠正小孩子坏习惯的三个步骤,对青春期的青少年管用吗?我无法跟15岁的女儿沟通,她时常对我顶嘴,怎么办?」孩子除了幼儿时期需要家长耐心教导,叛逆期的青少年也一样让父母头疼,这篇我们讨论如何引导叛逆的青少年。
对小孩的教育方法在青少年身上会失灵
青少年的定义是13岁以上的孩童,前几期提到的3个纠正孩子坏习惯的步骤,对青少年也一样管用,但用法必须有所差别。
例如,用第一步骤「避免坏习惯的发生」提到的方法——如果你给予孩子选择和责任,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不容易被你「说服」。
举例说,如果您跟15岁态度恶劣、日夜打电动的儿子说:「你想去游泳吗?还是去踢球?」(即给予选择,让他停止打电动),孩子是不会搭理您的。又或者您说:「你能不能帮妈把饭桌收一收?」(给予责任)他会想,「开什么玩笑,我妈竟然要我做事!」
再说第二步骤「培养及练习好的习惯」中的方法——运用给与奖励以达到好的行为。如果您对日夜打电动的儿子说:「今天你不打电动,我们就去买衣服。」也许你成功了,可下一次的奖励又是什么?他就是爱打电动,其它的都不怎么感兴趣。再用「反复练习」?15岁的儿子应该不会和您玩那些他认为无聊的游戏。
至于第三步骤「维持良好的习惯」,如果好的习惯还无法培养出来,如何谈维持好的习惯呢?有家长会说,「直接把电动给收掉不就得了?」那就回到了「负面惩罚」,您说儿子会不会讨厌您,态度更恶劣?在家不能打电动,可能就去外面的游戏店了。
比起「压制坏习惯」 不如「培养好习惯」
青少年与年幼孩童的不同点在于,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坏习惯」,也知道父母会「不高兴」,但他们偏要做,那该怎么办?
当父母们跟我说起自家的青少年如何恶劣时,我一般都会先问,「您希望您的儿子(或女儿)怎么样呢?」对于上面的例子,答案当然就是减少打电动,或者改变恶劣的态度,少跟妈妈顶嘴等。
要孩子除掉「坏的习惯」,并代之以「好的习惯」,我们必须清楚自己想要的「好的习惯」是什么,我称之为「反正面习惯」。知道了您想要的「反正面习惯」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专注在「反正面习惯」,而不要想尽方法去压制青少年的坏习惯。
很多父母对青少年叛逆期的行为或态度很难忍受,如果他们跟家长顶嘴,父母大部分会马上压制说:「你敢这样跟我说话?越来越不像话了!」这样的压制教育只会让青少年逃避、讨厌甚至恨您。
其实,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好的习惯上,绝对会比强行压制坏的习惯来得有效。另外,除了帮助孩子去掉不好的习惯,也要改善您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培养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如何引导青少年的正面行为?
不用负面惩罚及打压式的教育来纠正青少年的行为与态度,那我们该如何引导青少年的正面行为呢?
之前提到,不管是用正面还是负面的惩罚来压制不好的行为或态度,一般都无法达到培养好习惯的效果,因为惩罚只限于短暂性的压制不好的行为。反之,如果运用正面或负面的强化政策来提升及培养理想行为的频率与强度,会有更好的效果。这就是心理学说的「行为矫正」。
何谓正面强化?即运用积极的事件去增加一个好行为的发生;负面强化则是拿走消极事件以增加一个好行为的发生。两者都专注于增强好的行为而不是打压不好的行为,因此首先就必须知道想要培养的理想行为是什么。
例如,如果孩子态度恶劣,那好的反正面行为便是礼貌的态度;如果他经常跟你顶嘴,反之便是可以跟你有良好的沟通;如果他成天打游戏,反之是他专注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如运动、功课等。
引导两方法:正面强化与负面强化
了解了上述理想行为后,我们就要着重强化这类行为。如果孩子态度恶劣,经常顶嘴或常打电动,那他应该有态度良好和不打电动的时候。只要孩子的态度良好或没有顶嘴时,您便强化这类行为。
如何强化?举例说,如果女儿说:「妈,我不想和你这样的妈说话,你自我又自私,一点都不管我,我讨厌死你!」又或者儿子在打电动时,您说:「把电动关掉,都什么时候了,给我吃饭去。」儿子却说:「吵死了!」。您的反应通常是:我半辈子这么幸苦都是为了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其实,妈妈们可以先忍下这些,不要立即压制或回应。之后,当女儿同桌和您吃饭时,您可以说:「女儿啊,妈真的很高兴您今天可以坐在这儿一起吃饭,有你跟我们一起真好,等会我么一起去血拼? 」或者儿子没有打电动,坐在沙发和您看电视时,您说:「儿子啊,妈很久都没有和你一起看一场好的电影了,今天妈很高兴你能陪我,一起看个电影吧?」每次只要孩子没有顶嘴或打电动时,您就及时发表自己的正面感受,加强和孩子的沟通。
慢慢的您可以开始和孩子聊天互动,比如问:「学校如何?想不想去学个游泳班?」等,引导他往正面行为的方向,绝对不要提他负面的行为。负面强化则是去除消极的事件,以达到强化行为的效果,可以理解为「消除孩子不喜欢的事情以增强好的行为」。
例如,您跟女儿说:「今天妈妈不唠叨你了,你跟我们一起吃顿饭(或陪妈聊天)吧?」或您对爱打电动的儿子说:「你今天外出游泳了吧?那等会你打电动时,妈不吵你了。」这样做就去除了唠叨、吵闹,增强了孩子的理想行为。
如此反复引导,您会发现孩子开始喜欢和您沟通,改变态度,他会觉得「我妈还是挺通情达理的」,因为她不骂我或唠叨我。您做得到吗?
· 黄彦鈜:不用打骂,这样教出好小孩
· 做好1件事就可能改变孩子的成绩
· 和女儿一起「断舍离」
<点阅黄彦鈜医师专栏>
医师小档案:黄彦鈜
黄彦鈜(Grace Yen Hoong Ooi, MD),哈佛大学医学院硕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博士,爱因斯坦医学院儿科住院医师。现任康奈尔下城医院及纽约大学信义会医院临床教授、儿科主治医师,纽约幸福儿科诊所院长。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0/4/n10761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