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吃是否能治愈/孩子口吃怎么办/如何帮助口吃的孩子/口吃
孩子口吃,是否能治愈?
孩子經常說話不清楚,總會結巴的重複著同樣的話。媽媽擔心的問“我家孩子是否有口吃?這能治愈嗎?”。
口吃
俗稱結巴,是其中一種普遍的語言障礙。有口吃的人在說話時會不自主的重複某些語音,單詞甚至是短句子,有時也會不自然的停頓和出現不同的音調和說話的頻率。讓聽者覺得說話的人異常緊張,焦慮或害羞。有時還會呼吸困難。有什麼原因造成口吃嗎?家族如果有口吃的病史,孩子出現口吃的機會會比較高。在就讀小學的男生中口吃的比例也會比女生高出3-4倍。如果孩子本身就有其他的語言障礙如語言發育遲緩等,患口吃的機會也相對高些。當然當孩子情緒化如生氣,緊張,或急躁時等都會更容易出現口吃的現象。其實許多孩子都會經常被家長誤解有口吃,尤其是在三至五歲之間的幼兒。孩子由於過於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太過急躁便會出現結巴的現象。那到底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患有口吃還是純粹的說話不流利呢?一般口吃的患者在說話時會重複某些單詞的開頭髮音並會把那個發音拉長。而純粹急性的孩子則比較偏向於重複整句話並有時會在說話時會有“嗯,啊”等填充語句的發音。口吃的患者在說話時有時候會感覺非常吃力甚至無法發出聲音而感到煩操。如果孩子只是說話不流利而出現的假象口吃,一般不會超過六個月便會慢慢消失而真正口吃的患者則會伴隨多年。口吃能否痊癒呢?這要看情況,如果口吃在孩子三歲半之後才出現又或者一直伴隨著孩子一直到七歲之後,一般都會伴隨終生。
如何幫助口吃的孩子?
治療口吃有直接讓孩子與語言治療師一對一的治療。另外非直接性治療便是讓家長改變他們與孩子的說話方式與環境從而減少孩子的口吃。那什麼是家長可以做的呢?
(一)方輕鬆說話。與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讓孩子感覺情緒放鬆並鼓勵他多用語言表達。幼小的兒童,盡量選擇一些簡單直接的語言表達方式而不是開放式的問題。如“今天你去打籃球了,好玩嗎?”取而代之“今天你玩得開心嗎?”。
(二)說話時停頓休息。讓口吃的孩子在說話時學習在語句之間停頓。避免孩子因為重複或無法表達某些發音而急躁。
(三)耐心聆聽。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表達他想說的。不要催促。更不要一味的教孩子方慢說話或讓他先想好再說,這些方法對口吃患者不管用。基本許多口吃的患者都可能因為太過想糾正口吃而開始口吃。這只會讓他反感而更覺得自己有障礙。
(四)避免替孩子完成句子。如果孩子因為口吃而無法流利的表達他想說的詞句,家長切忌為孩子完成或糾正他的發音。這只會讓他覺得自己羞愧。
(五)讓孩子“訴苦”。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口吃而感到自卑或在學校被嘲笑,家長需做孩子的聆聽者並告訴他口吃不是什麼恥辱的事情。給予孩子鼓勵與支持,讓他重獲自信。
(六)接受語言治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口吃的現象,應該讓醫生診斷是否是真的口吃還是純粹的說話不流利。其實許多三歲前幼兒的口吃個案大約百分之七十都會在兩年內自愈。所以許多醫生都會建議三歲前出現的口吃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好轉,可以申請接受專業的語言治療。最重要的是家長和與和孩子相處的家庭成員都不要太注重孩子口吃的問題,這反而會增加了孩子的心裡壓力而讓口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