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到给予孩子奖励,反复练习及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或许您已经成功了,但是先别高兴,因为好的习惯虽「培养」了,却不容易维持。就像成人减肥或戒烟一样,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坏习惯。这期来看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好的习惯。
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 绝不责备,只说好话。之前提到,责备与惩罚都达不到改变行为的效果,责备也同样达不到维持好习惯的效果。当孩子已开始表现出好的习惯(行为)的时候,您应专注在孩子好的习惯上。例如,哥哥在妹妹拿他的玩具时,没有动粗但是却会发脾气。妈妈千万不要说,「游戏时不是说好不生气了吗?怎么又乱发脾气?」(责备)。而应该说,「哥哥很棒没有打妹妹,让我们来玩游戏,看能不能更棒做到不发脾气呢?我相信哥哥一定能做到!」
(二) 鼓励称赞,不容错过。即使孩子每次都做到良好的习惯,家长仍要继续给予称赞与鼓励。鼓励称赞不一定很夸张造作。例如哥哥可以让妹妹玩自己的玩具,而没有坏的行为,您可以说,「谢谢哥哥这么懂事,不但学会分享,还会帮妈妈照顾妹妹了。」或「妈妈很喜欢这么有绅士风度的哥哥」等。每次他做到时,您都要给予赞许。赞许可以故意讲给「第三者」听,让孩子以为您在背后称赞他,效果更好。孩子有时会故意做给您看,这表示孩子很在乎您的赞许和认同,这是成长过程中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三)适当奖励,事半功倍。让每一个孩子开心的奖励都不一样,一些有自闭症的儿童,未必喜欢您经常称赞或奖励他亲子时间或户外活动,所以奖励必须是对您的孩子重要的,而不是对您重要的。例如孩子想打游戏,您却买了蛋糕,就没有「对症下药」。奖励是越「自然」的越好,即不用买花费的,如「看电视15分钟,讲故事20分钟,去公园玩30分钟等」。
(四)反复提醒,加强效果。除了反复练习外,家长也必须反复提醒孩子好的习惯。例如之前孩子吃饭时爱跑来跑去,现在孩子吃饭时可以坐好(但时间可能不长),您必须反复「提醒」,加强这个好习惯。例如孩子一坐好,马上说「宝贝很棒,可以坐着跟大人一起吃饭」,然后再说「宝贝能坐着吃饭,妈妈很开心」等。
每一次的好行为都最少提醒4次。如果孩子能在30分钟内坐着吃饭3次,您就必须有12次的提醒。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这样的提醒。
(五)全体行动,同心一致。很多妈妈说,我努力做了以上的所有建议,但孩子一到奶奶那里就又打回原形。要维持好的习惯,最好能全家人商量好一起进行。以上的建议家长和所有带小孩的成人可以一起练习,使之成为跟孩子沟通的一种习惯,把以前「惩罚和责备」的语言都丢掉。上学的孩子,也可以和老师讨论这样的方式。
(六)做好榜样,杜绝负面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不想让哥哥打妹妹的家长,当然也不能「动粗」,即使只想「吓吓」孩子,说「再坏就打屁股」这类话也不行。
另外,还要避免让孩子接受不好的讯息,如暴力电影或游戏等,尽量排除负面影响。
黄彦鈜儿科医学博士( Grace Yen Hoong Ooi, MD )
美国儿科协会授衔的儿科医学博士,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文凭,哈佛大学研究生文凭,爱因斯坦大学儿科文凭。现任康奈尔下城医院及纽约大学信义会医院临床教授及儿科医生。拥有资深儿科经验,精通国、粤和英文。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9/28/n10749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