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那些令人崩溃的「坏习惯」

如何纠正儿童打人行为/如何纠正孩子说谎/怎样纠正孩子说脏话/如何养成习惯/如何养成自律的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那些令人崩溃的「坏习惯」(一)

以「惩罚」管教孩子 会招来这些后果

文/黄彦鈜 儿科博士
之前我们讨论了如何运用一些重要原则,来安抚幼儿的坏脾气。但是有的妈妈说,「黄医生,我家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坏,你教我的方法不管用,他一发脾气就会乱丢东西,还打我,怎么教啊?」
当和蔼的认同或转移他的注意力,都无法安抚及纠正孩子反覆的「野蛮行为」时,那我们就必须探讨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再重新引导和让孩子认知他的行为。
定义「红灯行为」
有时候,小孩会出现您无法容忍的行为,例如打人、吐口水、咬人、抢东西等。又或是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如外出时不愿意牵大人手而独自横穿马路,拿大人的剪刀玩耍等。这不是普通的发脾气,而是极端的行为。这时候,父母就不该运用之前所提到的「认同与转移」的方法。
说到这里,很多父母都会心有戚戚地点头:是的!孩子一直都有这种极端的坏习惯,例如只要成人不依他,他就会马上打人、乱扔东西等,即使你阻止了一次他还会不停地重犯。
每一个父母对这种「红灯行为」有不同的定义,但只要您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是极端的、危险的、或触犯了您的家庭规矩,我称之为「红灯行为」,就应该纠正。
惩罚管教,不只引来怨恨
很多父母会用一些惩罚方案去纠正孩子这些「红灯行为」。
惩罚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惩罚,例如罚孩子站到角落,直到认错为止;或反面惩罚,例如没收孩子最喜欢的东西,或罚他不能看电视,或对他不理睬,说「妈妈不爱坏孩子」等。
不管任何一种,我认为惩罚达到的目的仅仅是暂时停止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却不能「纠正行为」。而且惩罚是强迫性的一种威胁,即如果当时孩子停止了那些行为,只是因为他害怕你的惩罚,而没有「认知」他的错误行为。
但即使孩子认同了,却是因为你的惩罚而引出的强迫性的认同,在他幼小的心里可能会对你产生恐惧,而失去对你的信赖。
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会和你分享他内心的世界,因为他认为要是你不赞同他的行为,他便会得到惩罚。
另一个可能性,便是孩子会开始怨恨,他会恨你每一次都威胁地强迫他认同。当他长大后,会有「被释放」的感觉,不再受您的「威胁」,而产生更叛逆的行为。较大的孩子,其实很多时候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且会让父母生气,即有认知性,但他偏偏要做,就像很多成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还是会抽一样的道理。
再加上当您在惩罚孩子时,难免会说出或做出不当的言辞或行为,例如孩子不愿意被惩罚时,如罚站等(大多数的孩子都不愿意),您会生气的说「你现在给我去那边站好,再不去,我就拖你去!」,结果您很可能会真的把孩子拖到角落,这免不了孩子歇斯底里的大哭大叫,那到底是谁「野蛮」呢?
那我们该如何纠正孩子这些「红灯行为」?不去理会或忽视他?当然不是。既然家长们都会说这是孩子的「坏习惯」,下期就让我们从「如何纠正坏习惯」开始讨论。 ◇

=2==

如何纠正孩子那些令人崩溃的「坏习惯」 (二)

给孩子「选择」和「责任」 巧妙避免他做错事

文/黄彦鈜(幸福儿科诊所院长)
上期我们讨论了不需要用「惩罚」来教育及纠正孩子的极端行为或坏习惯。妈妈们很困惑地问我:不惩罚,怎么可能教育孩子?我问:如果您把您老公最爱的电影片给没收,然后告诉他,你不戒烟,以后不准看电影,他会高兴地答应吗?还是会觉得您无理取闹?
您不会这么做因为您知道不合理,但我们为什么可以如此对待孩子呢?那如何纠正孩子的「红灯」坏习惯呢?这必须依三个步骤:

第一步:巧妙给予「选择」与「责任」
是的,您绝对可以避免孩子有您认为的「红灯」行为。已经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亲,大部分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脾气,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会产生「红灯」行为。您便可以尝试去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如何避免?那就是巧妙的给予「选择」和「责任」。
案例(一)让孩子过马路不乱跑
您家的幼儿每次过马路时就直冲过去,不管您骂他几次或威胁他说「下次再这样就不带你上街」,即反面惩罚,都没有改变。那您很清楚地知道待会儿您带小孩上街及过马路时,他一定也不会好好牵您的手。
所以在还没出门之前您就可以先跟孩子说:「宝贝,待会儿妈妈会带你出去,你是要坐推车呢?还是让妈妈牵你的手?」(给予选择)
不管他怎么选,到快要过马路时,您再说:「宝贝很棒,让妈妈牵着手(或乖乖坐推车)走在路上,你是不是也可以带着妈妈安全地过斑马线?」(给予责任)
案例(二)让孩子不再打妹妹
您知道哥哥每次和妹妹玩耍,只要妹妹拿他的东西,他便会打她。那在让妹妹和哥哥一起玩之前,您就先跟哥哥说:「宝贝,现在你好好跟妹妹一起玩,你是想让她玩你的玩具车还是拼图呢?(给予选择)不管他选择什么,您说:「那我们一起把其它的玩具收好。」之后再说:「好,现在你跟妹妹玩拼图,你可不可以教妹妹玩呢?哥哥好像比较厉害哦。」 (给予责任)
案例(三)让孩子不再咬人
您知道您家的孩子一不高兴就咬人,例如每次给他洗澡后他都要玩水,抱他出来换衣服他便咬您等等,那洗澡前就先对孩子说:「宝贝,我们现在洗澡,洗完澡后你是要自己换衣服还是妈妈帮你换?」(给予选择)洗完澡后,您再说:「宝贝,你现在自己换衣服吧!(或妈妈换,看他的选择)「你可不可以去帮妈妈拿你的裤子?妈妈忘了。」(给予责任)
以上事情孩子如果都做了,那当然马上要赞美。重点是要给孩子自主权,一些选择虽然看上去很小,但重要的是您让他有选择,感觉被尊重。再给予他责任感,让他觉得他是被您信赖的小帮手。
当然聪明的妈妈们不要让孩子选择一些您不想他做的选择,例如对爱洗澡玩水的小孩,您说「你是要洗澡还是要玩水?」或「你是要玩水还是要出来换衣服?」答案还用说吗?
您给他的选择必须:1.做对的事情,如以上的例子便是「安全过马路」,「好好和妹妹玩耍」及「没有玩水」。 2.避免了红灯的坏习惯,即「没有冲过马路」,「没有打妹妹」及「没有咬人」。
那妈妈又会问:如果他两个都不选呢?例如冲过马路的孩子说「我要自己走!」或打妹妹的哥哥说「妹妹都不可以碰我的玩具!」那怎么办?这绝对有可能哦!我不是说还有第二步骤吗?让我们下期继续讨论。 ◇

=3=

如何纠正孩子那些令人崩溃的「坏习惯」(三)

 

不用打骂,这样教出好小孩

文/黄彦鈜(幸福儿科诊所院长)
上期讲到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第一步给予孩子选择和责任,避免坏习惯出现。但又有妈妈苦恼说:黄医生,我给他的选择他都不选,偏要依他自己,那怎么办啊?确实,有许多「红灯」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那么容易改。一起来看:如何让孩子养成并维持好习惯。

***给孩子奖励,反覆练习好习惯
之前提到,「惩罚」无法达到改变坏习惯或坏行为的效果,但是奖励一般可以提高孩子「听话」的机率。再看之前的案例:
1. 爱冲过马路的孩子说:「我要自己走!」既不选择牵手也不选坐推车,您可以说:「你要自己走?好。(此前讨论过:先认同他,千万不要说「不可以」以避免他发脾气)但如果你坐推车或让妈妈牵手,我们可以走得更快去买冰棒吃哦!不然冰淇淋车就会走了。 」接着重复问:「那你是要坐推车,还是要自己走?要快,冰淇淋车走了就来不及了!」
2. 打妹妹的哥哥说:「我不管,妹妹都不可以碰我的东西。」即不选择玩哪一个玩具。您可以说:「你不管,妹妹碰你的玩具你生气,好。但是如果你能教妹妹玩拼图或玩具车,之后你们可以一起打30分钟的游戏哦。」
奖励什么不重要,选择一个您做得到而孩子又会开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这样做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红灯」坏习惯,那我们就必须酝酿及开始练习好的习惯。
***如何酝酿好的习惯?
对有红灯坏习惯的孩子,父母切记不要一味的专注在他的「红灯」坏习惯上,即不要骂他「你怎么又打人?真是个坏孩子!」等,而是要专注在培养他的好习惯上。
首先观察,孩子有没有过您不依他而没有发脾气,或妹妹拿他的玩具而没有打她的时候?如果有,那每一次您都要夸赞他,而且要让他无意中听见您的赞赏,比如告诉另一半:「你知道吗?宝贝今天很棒,他没有打人。」
如果答案是没有,那妈妈就要开始练习好习惯。比如,告诉孩子说:「宝贝,妈妈要跟你玩一个游戏,等会妈妈会把你的玩具借给妹妹玩,妈妈允许你生气或做其它事(如看电视),但你绝对不可以打妹妹,如果你做得到,会得到一颗星。」如果哥哥要动手打妹妹,您要提醒他:这是游戏哦,时间是5分钟。
如果哥哥做到了,要再加长时间。每一次要给星星并做记录表扬,记得夸赞每一次的成功。下一次改变游戏规则,进入非游戏状态,当妹妹真的拿他玩具时,要是他又动手,您可以说:「咦,拿星星游戏时哥哥都能遵守规则,现在怎么不可以呢?」再重复玩以上游戏,改掉一个坏习惯至少要花2~3周。
这样的游戏家长需要坚持每周玩3~4次,当哥哥累积了5个星,就可以给他一个简单而开心的奖励。如果最后哥哥已经习惯了好的习惯时,您可别高兴得太早,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很有可能还会重蹈覆彻。让我们下期继续讨论。 ◇

=4=

如何纠正孩子那些令人崩溃的「坏习惯」(四)

不用打骂,这样教出好小孩

文/黄彦鈜(幸福儿科诊所院长)
或许您已经成功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但是先别高兴,因为好的习惯虽「培养」了,却不容易维持。就像成人减肥或戒烟一样,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坏习惯。这期来看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好的习惯。
第三步骤:如何维持孩子的好习惯
1. 绝不责备,只说好话。之前提到,责备与惩罚都达不到改变行为的效果,责备也同样达不到维持好习惯的效果。当孩子已开始表现出好的习惯(行为)的时候,您应专注在孩子好的习惯上。
例如,哥哥在妹妹拿他的玩具时,没有动粗但是却会发脾气。妈妈千万不要说,「游戏时不是说好不生气了吗?怎么又乱发脾气?」(责备)。而应该说,「哥哥很棒没有打妹妹,让我们来玩游戏,看能不能更棒做到不发脾气呢?我相信哥哥一定能做到!」
2. 不错过鼓励的机会。即使孩子每次都做到良好的习惯,家长仍要继续给予称赞与鼓励。鼓励称赞不一定很夸张造作。例如哥哥可以让妹妹玩自己的玩具,而没有坏的行为,您可以说,「谢谢哥哥这么懂事,不但学会分享,还会帮妈妈照顾妹妹了。」或者说,「妈妈很喜欢这么有绅士风度的哥哥。」每次他做到时,您都要给予赞许。赞许可以故意讲给「第三者」听,让孩子以为您在背后称赞他,效果更好。孩子有时会故意做给您看,这表示孩子很在乎您的赞许和认同,这是成长过程中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3. 给他适当的奖励。让每一个孩子开心的奖励都不一样,一些有自闭症的儿童,未必喜欢您经常称赞或奖励他亲子时间或户外活动,所以奖励必须是对您的孩子重要的,而不是对您重要的。例如孩子想打游戏,您却买了蛋糕,就没有「对症下药」。奖励是越「自然」的越好,即不用买花费的,如「看电视15分钟,讲故事20分钟,去公园玩30分钟等」。
4. 反复提醒,加强效果。除了反复练习外,家长也必须反复提醒孩子好的习惯。例如之前孩子吃饭时爱跑来跑去,现在孩子吃饭时可以坐好(但时间可能不长),您必须反复「提醒」,加强这个好习惯。例如孩子一坐好,马上说「宝贝很棒,可以坐着跟大人一起吃饭」,然后再说「宝贝能坐着吃饭,妈妈很开心」等。
每一次的好行为都最少提醒4次。如果孩子能在30分钟内坐着吃饭3次,您就必须有12次的提醒。年纪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这样的提醒。
5. 全家行动,同心一致。很多妈妈说,我努力做了以上的所有建议,但孩子一到奶奶那里就又打回原形。要维持好的习惯,最好能全家人商量好一起进行。以上的建议家长和所有带小孩的成人可以一起练习,使之成为跟孩子沟通的一种习惯,把以前「惩罚和责备」的语言都丢掉。上学的孩子,也可以和老师讨论这样的方式。
6. 做好榜样,杜绝负面影响。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不想让哥哥打妹妹的家长,当然也不能「动粗」,即使只想「吓吓」孩子,说「再坏就打屁股」这类话也不行。
另外,还要避免让孩子接受不好的讯息,如暴力电影或游戏等,尽量排除负面影响。 ◇